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本帖最后由 兰亭惠风 于 2014-9-10 16:18 编辑
登 华 山 记 去西安也是因为华山。 早就知道华山以险著称,第一次在图片上看华山的“鲫鱼背”确实吃惊不小,早年还有一则感动国人的新闻——第四军医大学生在华山徒手接住从山上滑落的游客。都因华山之险。 立秋日,我们到达西安偏赶上阴雨天,走出机场大厅迎面就是一阵凉意,这让一个多小时前还在闷热江南的我们有点不适。后来才知这对饱受干旱之苦的他们来说是一场喜雨,还是人工降雨得来的。上华山前一天晚上细雨连绵,点滴到天明。真恨不得改期。为免受淋漓之苦,很多人选择路线时选了一条最省力的,从北峰索道上,爬一个最高峰——南峰,然后从西峰索道下。 出发时仍伴着小雨,几乎没人有跃跃欲试的兴奋。待坐上景区大巴往山里行时,我们惊喜地发现天空明亮了,雨停了。满车的人都绽出了笑脸,这才注意到山脚奔流的溪水竟是赭黄色的,不像是山泉,倒像是矿场流出的废水。我们江南的山溪多清澈透亮啊!因为雨止高兴,没有人多去探究或叹息。 一下车就被眼前的险峰吓住了。正前方山峰壁立,像拉起的一道屏障;左边一峰形似巨笋,又似倒立的毛笔,想拍下来居然拍不到峰顶,或者只能拍一个峰顶。 坐缆车历来是我有所恐惧的,这次倒好,云雾弥漫,缆车外什么也看不见。我们像是被包裹在一团轻絮中,安全,温暖,飘飘悠悠就到达了索道终点。拾级而上,只能看见身边的山、石、树、人和脚下的台阶。山谷中满是云雾,厚厚的一点不流动的云雾。这回真正是爬山了,一点远景都看不到。毕竟宿雨初过,山中气候又多变,时不时会有细雨飘零,云雾更增一份凉意。这时准备的雨披可管用了,遮雨,保暖,不用时系在腰间护腰——我的多功能雨披啊! 因为早有心理准备,时时提防前面出现险峰。擦耳崖,苍龙岭,天梯,稀里糊涂竟然都爬过来了。脚下有现成的台阶,两边有铁链防护,只要有体力,并不难攀,即便是坡度70度的陡崖也不那么惊心动魄。但试想,如果没有台阶,两旁没有铁链,那光秃秃的大石、陡坡当然是令人恐惧的。一旦滑下去,即刻无影无踪,因为太陡了,几乎看不到山坡。难怪当年韩愈至此惊恐万状,寸步难移,投书求救,于是苍龙岭留下“韩退之投书处”。山势毕竟陡峭,陡坡上风光再美、poss再酷也很少有人拍照,安全第一,爬过险坡才是首要的事。 最险处已过,剩下的是征服几座山峰的事。天气转好,体力尚可,我们改变计划,决定先上东峰,再上南峰至西峰下。原先导游说东峰仅是观日出处,无日出观则可不去,现在想来东峰真值得一去。一道陡坡上来便至东峰顶,此时仍大雾弥漫,山谷烟云流溢,直上峰顶树梢。无日出观观云雾也不错。让人称奇的是由东峰顶而下的那段路,一度让我们觉得无路可走,因为既无石阶也无木栈道,莫非要从光秃秃的巨石上攀援而过?还真是。坡度不算大,险处也不多,但习惯了有防护的我们还是小紧张了一阵,手脚并用地翻越过那个坡头,终于又看到了笔直下行的台阶。回头想想,南峰、西峰顶上均有一段这样的路,但都不及东峰顶上之长之险。这也算尝到了一点真正的爬山的野趣。 南峰是华山最高峰,海拔2160米,被称为“华山极顶”,上有天池一座,据称“涝不盈溢,旱不耗竭”。西峰顶一侧有传说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处,另一侧有杨虎城将军为其母立的一座六面塔,与东峰顶的四面塔遥相呼应,人称杨公塔。到南峰时天晴了,阳光铺射下来,热辣辣的。此后华山各峰渐露峥嵘,带给我们不断的惊喜,但也瞬息万变,流云太多太快,眨眼间就能吞没刚刚还清晰展现在你眼前的山峰。 自古华山一条道。体力好的从西峰循原路返回至北峰坐缆车下,更多的人选择从西峰下,这里有亚洲第一长索道,呈w形。也许是补偿我们上山时什么也没看到的缺憾,这一次在缆车中我们大饱眼福,从空中再次感受到华山之险,万丈深渊,刀劈似的山峰,让人害怕得发抖。可是景色又如此壮观,高远的蓝天,变幻的流云,洁白的山体,葱郁的绿树。奇景就在眼前,总不能无福消受啊!美景终于战胜恐惧,我一面欣赏一面抓拍了几张,即便不专业,画面不成章法,也喜之不胜,难忘的记忆呢! 从华山下来,走过那高大的山门,我们仍频频回头,默叹真是不虚此行,西岳华山名不虚传。何况我们人品大爆发(导游语),天公如此作美。是的,真的很幸运,也很感激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