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君北往未名湖 芜湖一中 汪宝瑞 前程独奔吾心孤,两载同窗岁易徂。 但愿莫怀憾事去,伴君北往未名湖。 01 总觉是一种缘分。 虽然夏令营只有短短几天,我终要在那个承载着梦想的地方度过人生中那个意义非凡的日子。 在列车上醒来,凌晨5点。 默默起身,拉开窗帘,迎来一抹朝阳。就这样静静地坐在窗前,品赏着眼前飞逝的风景,玩味着饱含希望的美好。 景色渐渐北方起来,不似南方的温软细腻,一眼望去是广阔的麦田,夏秋之际的麦浪在微风下泛起阵阵的青涩和忧伤,如渐行渐远的青春。 不禁又想起他,踏上那未知而又渺远旅途的他。他一路所见,想必也如这般动人吧。 02 第一次见他是高一新生报到。 他本就不是一个引人注意的人,黝黑,瘦小,在厚厚的近视眼镜下,客观而冷静地注视这个纷繁的世界。一袭白净素朴的衬衫,显着独特的清新和倔强。不同于其他同学,他一人前来,只携一只褐色的拉杆箱,携着一颗求知和探索的心,来到这个本不属于他的城市。 有幸和他分到同一寝室,成为追逐梦想的路上最亲密的战友。 在闲聊中了解到,他来自偏远小县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,求学是他眼前最好、或说唯一的出路。他也很争气,从小学到初中总是班上的尖子生,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这所省重点高中的实验班。而他的梦想,同我一样,是能进入北京大学,在博雅塔下、未名湖畔,享受这所学校别具的人文韵味和历史积淀。 无法忘记谈及这一切时,他脸上的神采,那么憧憬、那么向往,透着一种对学术的专注与虔诚。 “卖德州扒鸡儿嘞。”乘务员带着京腔的叫卖声将我拉回现实。 我去洗了把脸,看看表,还有6个小时。 说不出此时此刻的心情,有兴奋和忐忑,有不安和焦急,还有些许感伤和哀愁。火车行进中特有的撞击声一下一下地敲打在心中,如倒计时的鼓点,沉稳而厚重。 下午1点,终于踏上了北京的土地。 立刻体会了这个城市的大气和磅礴。缀着独特儿化音的北京普通话和一眼望不到头的人潮充斥耳目,头上的天显得有些黯淡,有一种庄重的压迫感。这是胜者的天下。 不似他的淡然与镇定,心中生出一股无力感,茫然、无助。 不知他见了我这样的窘态会怎么想,我自嘲地笑笑。伸手拦下一辆出租车,向司机说出了那个梦寐以求的去处——北京大学。 03 明知报到处在大学东门,还是选择了走西校门,也许是永远无法抗拒这红门石狮的召唤吧。 独自一人漫步在这曾经的皇家园林之中,慢慢地走,细细地赏。 他醉心文学,一定会终日流连在典籍浩瀚的“百年书城”中吧;他热爱游历,一定会整天徜徉在冀然亭内、临湖轩间吧;他迷恋生命科学,一定会痴情这俄文楼前的元宝枫、运动场旁的金合欢、郁郁青青地爬满院墙的爬山虎,以及终日吮吸着未名湖水的高柳吧。 几近立秋,暮夏的骄阳也渐渐柔和,午后的日光洒在身上,一阵的温暖与祥和。只可惜,未能邀请他共赏这一刻的动人。 不觉已晚。赶到报到处时,差不多其他营员都完成登记了。在担任辅导员的学长学姐的带领下,领完营服、饭票,前往宿舍。 同寝室的三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,长春、昆明、上海,不同的高中、不同的口音,却都怀着一个梦想和企盼。人人脸上洋溢着无限的欣喜。通过层层选拔,入营的只有300多人,这本身就是一种认可和鼓舞。 带着这般欢畅和对他乡异地的好奇,大家在寝室谈天说地,从编程到高考,从体育到游戏,最后竟也谈及诗文、写作。 与文学结缘,领路人是他。初中高中都在理科实验班的我,本以为会与代码及公式定理相伴的一生,由他添上了一抹不一样的色泽。 到异地求学,除去生活用品,他带的是满满一箱的书。在他的影响下,我亦陶醉其间。我喜欢上了罗永浩的幽默和奔放,喜欢上了王小波的敢言和内省,喜欢上了刘慈欣的天马行空和大胆奇想。还有他最推崇的韩寒, “半目带着书生气的狡黠,半目显露剑侠般的老辣”。诗意江湖之间,兼含浪漫与深邃的独行者,给予我的是深切的思考和感动。 也曾凌晨3点手不释卷,也曾深夜赶稿、字字雕琢。青春中该有这样的岁月。 04 信科院夏令营的时间安排的很紧。报到当晚开营,次日授课,后日测试,第四天一早便就结营了。 开营仪式上,更加真切的体会到了北大的广博。 先是蒋云副院长介绍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基本情况、学科建设情况、信息学科的特点和整个领域的发展前景;再是张海霞教授以“好奇-探索-创新”,表达了她对这一学科的独特看法和设想;以及互动环节教授对同学们积极提问机智而风趣的回答,无不彰显着北大作为学术圣地、思想天堂的包容与大气。 回寝室的路上,会遇到一些学长学姐,有图书馆自习归来的,有畅谈着学术见解的,亦有月下奔跑挥汗的。同学们求助时,他们总会停下脚步,耐心帮助,展现出名校学子的风度和儒雅。 这才是北大的气魄、北大人的气魄。 那晚几乎没能睡着,回想着美丽的校园风光,念想着深厚的人文底蕴,幻想着自己终有一天来此求学时的“风高气爽马蹄急,一日尽赏燕园秋”。 第二天,提前感受了大学课堂的氛围。 计算机系、智能科学系、电子系、微纳电子系的名师们各有特色,有的热情激昂,有的冷静透彻,有的风趣幽默,有的严谨细致;算法设计、计算机系统分层原理、可视化、人工智能、电子线路设计,一场场讲座妙趣横生,精彩绝伦。 在扑面而来的学术之风中,又想起和他一起求学的时光。学业虽紧,乐趣亦足。学校里两点一线的生活,却也有着一番独特的风味。 曾为一个选项的正误激烈争吵,曾为一道小题的新奇解法热烈讨论,也曾为一次考试的得失共同探究、相互勉励;曾在新开学拿到课本时细嗅书香,曾在准备班级辩论会时畅谈观点,也曾在遨游题海时玩味试题、赞其精妙。 那时的我们,仿佛永远有着用不完的精力,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纵情奔跑。 再一日,则是紧张的考试。 高校夏令营总是带有选拔性质的,能够在全体营员中脱颖而出,获得自主招生资格,也即此行的主要目的吧。 说实话,没有想得太多,只是沉着应战,尽力而为。笔试时钢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,机试时手指敲击键盘的啪啪声,如一支别样的乐曲;面试时侃侃而谈、怡然自若,如一幅独特的风景。 还记得面试老师最后的问题:“给北大一个录取你的理由。” 我笑而对曰:“我说不出理由。只希望亲身证明,北大不会为给我这个机会而后悔。” 05 夏令营的最后一天。于我则更是神圣的一日。 这天,我年满十八。 结营仪式结束得很快,李文新副院长作完最后的结营讲话,颁发夏令营结业证书,大家又要各奔东西了。如李院长所言,今日虽别,我们都会为曾是“北大人”而自豪,为曾一起学习奋斗而惦念彼此。临别时说着的“明年北大相聚”的话语,饱含期盼和祝愿。 别后,只身前来,再独自离去吧。 期末时,他也曾同我道别,说好开学再见,却无奈食言。 车祸发生在他回家的路上。说好的再见,再未能相见。 也曾哭过、痛过、伤过、痴过,却最终放下、接受、深藏心底。他最终永远留在美好的十七岁,不必品尝成年人的辛酸和苦痛;他最终超脱了物质的束缚,飞向他梦想中的乌托邦。 便任他去吧。愿送君千里,一生相伴,怀揣着我们两人的梦想,更加奋勇前行。 又至未名湖畔。湖边徘徊,不愿离去。 湖面上绵延、蒙络的荷花,清秀高洁,却渐将凋去。更替由天,无人可以变更。如青春。如友人。 纵使终将黯淡,留下些动人的亮色,便可无悔吧。毕竟美过、艳过、张扬过、拼搏过,流星般划过天际,擦亮天空中耀眼的红霞。 我在岸旁坐下,静看青松绿水、一池烟霞,美不胜收。 我笑了。 此刻,忽想酾酒湖中,敬圣洁的未名湖水,敬蓬勃的青葱岁月,也敬他,我永远的故人。 愿来生再见。 【评改记录】 1、标题。原题目是“伴君北去未名湖”,修改为“伴君北往未名湖”。去改成往比较好。因为是旧体诗,去容易被理解为离开。所以用往。 2、开头的诗原来是“两载同窗岁易徂,前程独奔吾心孤。但愿莫怀憾事去,伴君北往未名湖。”诗写的不错。一、二句次序给改了,主要是为了符合七绝的平仄要求。 3、建议增加一、二刻画同窗的细节。但是作者现在在第4节增加的一组排比句还不算是细节,不够传神。 4、文章总体不错。内容上表现了青少年积极向上的风貌,同学之间的友情,当然也有同学意外去世的深深遗憾;写法灵活,如在北大的场景与回忆的交错展开,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等。 作者的作文曾经获得全国一等奖。虽然不是我的学生,但是既然请教于我,我也就不揣浅陋了。 |
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芜湖人文网
( 皖ICP备14002834号-1 )
GMT+8, 2019-2-20 08:06 , Processed in 0.087883 second(s), 29 queries .